深邃到帶點黑,或是無比飽和,又或是斑駁露出布料底色,藍染隨著成份不同、染法不同、後處理方式不同,還有穿著的頻率與時間,能夠呈現出各色風貌,這是天然染非常吸引我的地方。
以台灣來說,北部的三峽和南部的台南,都有傳統藍染文化,北部的原料大菁染出來是深邃湛藍,好似帶點禪味,而南部小菁則偏向寶藍,清爽而富活力(可參考台南在地品牌 Oqliq,日前推出的作務服實在太好看啦)
今天一身藍,45rpm 變形蟲花紋口袋巾使用多年,顏色依舊飽滿,反而白色花紋漸顯暗沈;做給自己的麻夾克,採成品後染,染後再以石洗處理,深藍中帶點斑駁;法國工裝品牌 ARPENTEUR 的麻短褲,經過一年多頻繁穿著,掉了點色的藍透露 vintage 風味;visvim homer tote 皮料為藍染,底部已褪出茶芯。
怎麼說,看著這些花很多力氣才生產出來的東西,隨著使用,就在你眼前一點一滴地變舊,你會更想要去好好珍惜,同時也欣賞著他一點一滴變舊的美。